淘宝天猫VIP

阿里国内站VIP

阿里国际站VIP

京东平台VIP

疯狂插件VIP

全站通VIP

当前位置: 首页 经验分享/新闻资讯 干货分享

共享单车已入寒冬:从租金生意到流量附庸 现在还是好生意吗 ...

收藏 邀请

资料图:数千辆共享单车密密麻麻的停放在空地上,共享单车公司将这片空地当作单车的“冬眠地”,根据天气变化和市民需求进行增减。 作者:七道阳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运营成本高企,头部企业免租金竞争,原商业模式盈利遥远;巨头入局看好流量价值

2017年4月,陈宇莹停止了小鸣单车的生产和投放。那时共享单车的危机尚未蔓延开来,但苗头已然显现。

两个月后,重庆悟空单车宣布倒闭。这家公司在2016年12月开始筹备,用时仅一个月上线运营,此后半年间一直默默无闻,直至宣布倒闭。

后来被冠以“最好骑的共享单车”名头的小蓝单车也是在这个月出现了危机,苦苦支撑几个月后终于倒下。

“资本集中在头部企业,后来者多少都会挪用押金,当租金免费时,水池子就干了。”陈宇莹去年10月辞去小鸣单车CEO的职务,理由是“整个行业处于一种大问题之中,凭我一己之力很难挽回”。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一旦没了资本的加持,就意味着离出局不远了。

狂飙突进两年之后,单车这门生意已经离原本的商业模式渐行渐远。高企的运营成本使得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难以为继,而随着巨头的入场,甚至盈利也变得无足轻重了。

寒冬

北京的最低气温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这对于葛伟(化名)来说或许是个好事。因为天气的缘故,骑单车的人越来越少,这意味着他的工作量也将大幅减少。

现在是下午6点左右,葛伟的电动三轮车已经在国贸桥底下停了15分钟,车上装了12辆ofo共享单车,距离装满还差6辆,这要是在夏天,葛伟非要再装上13辆不可。

他正在用手机给三轮车上单车扫码拍照,他们有一个专门的APP,用来统计每天的工作量。这看起来像是企业们为了防止基层运维人员偷懒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过去的一年来,这种五颜六色的自行车已经占领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城市,扩张的速度令人咋舌。仅在北京,共享单车企业就投放了超过200万辆的共享单车,随之而来的乱停乱放问题令城市管理者头痛不已,以至于在某些城市出现了大面积的共享单车“坟场”。

为了督促单车企业担负起运维的责任,政府要求企业按照一定比例为单车配备运维管理人员。葛伟的工作职责即在于此,他负责将国贸桥下的共享单车运往周围的地铁站。

在单车竞争最激烈的时候,还会传出不同单车企业的运维人员打架冲突传闻。不过现在,葛伟基本上不用担心这个问题——ofo的对手只剩下了摩拜一个。

从夏天开始,共享单车就似乎遭遇了一场魔咒,第二梯队的共享单车们接二连三地倒下,即便是头部玩家最近也负面缠身,被曝出挪用押金及账面资金不足等传闻。

整个2017年下半年,除了和永安行低碳合并后的哈罗单车拿到了新一轮融资外,行业再无融资信息曝出。上半年你追我赶争相融资的黄橙两家下半年也暂停了融资竞赛,到了年末,两家似乎有合并的迹象。双方投资人不断在公开场合喊话,有意无意中透露出合并的意愿。

ofo的早期投资人朱啸虎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合并是双方的最好选择,摩拜系的几位投资人同样有类似的表述。此前有媒体表示双方已进入谈判阶段,但目前来看这很可能只是投资方的推动。摩拜及ofo的创始团队均对外明确表示不会合并。

倒是一直深处幕后的出行巨头滴滴走上了台前。此前这家公司一直以ofo股东的形式出现,以至于有投资人在接受采访时称“ofo就是滴滴下属的单车公司”。关于两家不和的传闻一直不断,去年11月滴滴派驻ofo的三名高管无故离职,ofo对外回应称属“正常休假”。

而之后滴滴接手小蓝单车,打造自己的共享单车平台的举动被外界视为与ofo正式决裂的标志,此前从ofo离职后一直未曾露面的付强出现在滴滴对外发布的媒体通稿中,职位仍然是滴滴高级副总裁。最近,滴滴还在成都上线了自有共享单车品牌“青桔”。

一位接近摩拜的人士告诉寻找中国创客,摩拜刚进入北京时,团队内部就很害怕滴滴会自己做单车,因为滴滴一旦下场,以摩拜当时的体量几乎难以抗衡。“没想到它最后投资了ofo。”

“巨头夹缝中才有机会生长出来。”在滴滴宣布入局共享单车之后,摩拜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在摩拜股东群中说。

资本催熟

很少有人能准确预料到共享单车的发展。事实上,这个新兴的“风口”在兴起之初就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在人们还对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抱有疑虑之时,资本的疯狂涌入迅速催熟了这个行业。

一方面,外界将其视为资本开始回归理性的标注——瞄准头部玩家,最快时间结束战斗;另一方面,行业中的玩家又深受其苦——丧失原有的发展节奏,抢占市场成为首要因素。

“整个市场太过于迅速地想要实现什么东西,结果就导致了最后有点像伤仲永的结局。”小鸣单车前CEO陈宇莹说。这家单车企业曾创下在一个月内连续获得三笔融资的纪录,最后仍苦于资金而濒临倒闭。“没什么好复盘的,这就是一场资本大战。”离职三个月后,她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重庆人雷厚义在更早之前就懂得了资本的重要性。他创办的悟空单车在入局半年之后惨遭淘汰,被媒体称之为“首家倒闭的共享单车”。在此之前他默默无闻,从未获得过任何一笔融资,创业失败后却意外走红。“创业的时候没人知道,失败了却都找上门来了。”

雷厚义曾寄希望于推出“合伙人”的模式来吸引中小投资者投资。去年3月中旬,他在重庆的一家酒店举办了一场发布会,吸引了不少对单车跃跃欲试的中小投资者参会,但最后却无一人投资。

直至悟空单车停止运营,半年的时间中只有22个人投资,总投资金额13万。其中最小的一笔仅有1100元,最大的一笔不过2万。这些投资者中甚至包括了重庆本地的几名大学生。一位投资者在投资了1万块钱后,第二天又跑去公司要求退款,他笃信悟空单车是骗人的。

“头部玩家已经把可以看得见的资本,包括VC和PE都拿光了,后续是没有资本来支持剩下的玩家进一步烧钱下去了。”前摩拜单车政府事务负责人邢林说。

在过去的一年中,共享单车领域共发生了12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ofo和摩拜就一共完成了7轮融资,两家融资金额相加超过170亿元,占共享单车融资总额的85%以上。他们的背后,站着腾讯、阿里、滴滴、高通这样的行业巨头,以及淡马锡、高瓴资本、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等大型投资机构。

但资本同样也是逐利的。上半年疯狂的入场之后,资本在下半年进入了少有的冷静期,头部玩家摩拜和ofo的最新一笔融资停留在7月份,整个2017年下半年共享单车行业除了与永安行低碳合并的哈罗单车外再无新一笔融资,取而代之的是不断的跑路、押金难退及拖欠供应商欠款的新闻。

邢林认为这和整个市场的大环境有关,单车成本高,盈利前景不是特别乐观。而随着行业下半年的清场,市场上几乎只剩下两个玩家,“资本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以合并的方式解决战斗,独占市场后再看看是否有盈利的可能。”

但已经有人等不及了。朱啸虎的妹夫欧成效在一次演讲中爆料,朱啸虎已经将所持有的ofo股份尽数卖给阿里巴巴。金沙江创投尚未对此公开回应,ofo则表示不予置评。

租金模式到流量生意

共享单车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其实,盈利模式并不复杂,本质上仍然是一个B2C的生意,主要依靠租金来盈利。

ofo的早期投资人朱啸虎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ofo商业模式非常清晰。一辆自行车两百块钱,在校园里每骑一次五毛钱,每天能骑10次,就收了5块钱,200块钱成本可能40天就赚回来了。”

但至少在初期,这个模式得到了众多投资机构的认可。ofo的多家投资方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均表示看好ofo在校园场景下的商业模式,成本可控,易于管理,盈利前景巨大。

但当单车进入到城市场景中时,这个模式就显得有些理想化了。事实上,由于城市中共享单车的使用场景多局限于地铁站到家的“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的日均使用频次几乎难以达到校园中的“每天能骑十次”。

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7年12月共享单车APP的运营报告,ofo小黄车和摩拜的日均使用频次分别为1.63次和1.49次。当然,这是冬天的数据,另一家机构给出的报告显示,共享单车在2017年Q1的日均使用频次为3次。

直至现在,尚未有一家单车企业宣布盈利,也就是说,这种考虑租金回本的商业模型还从未被得到验证。

更容易让人忽略的是单车的运营成本。运营成本的高企几乎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有媒体曾在报道中指出,ofo仅一个月的运营成本就达到2亿元人民币。邢林不愿透露摩拜具体的运营支出,但表示:“总之是一个很巨额的数字。”

陈宇莹透露,一线城市中调度一辆单车的成本就达到4块钱。邢林直言,“当前共享单车的运营模式是不长久的,因为成本太高。共享单车没有壁垒,如果一定要找一个,那就是运营费用,每个月的巨额支出,是拖垮各颜色共享单车的直接原因。”

再加上共享单车的丢损率,使得共享单车的回本周期大幅拉长,单纯依靠租金收入很难实现盈利。更遑论共享单车行业间激烈的竞争格局,在运营支出最为严重的一线城市,补贴仍然不断。

“本身的商业模式是成立的,但是当大家都免费的时候,就变得不成立了。”陈宇莹说。

这样一笔根本就算不过来的账,为什么还能受到资本的热捧?

一个突出的原因是,在线上流量越来越难获取的当下,单车是为数不多的一个高频的线下流量入口。“好比说很多即时通讯的软件,它本身并不赚钱,但基于平台上的其他生态可以赚钱。” 陈宇莹认为,基于共享单车这样一个高效、有LBS(基于位置的服务)位置的流量入口,在后期可以做很多商业模式的深挖。

易观分析师赵香表示,考虑到现在单车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损耗情况,短期内很难实现盈利。但从阿里、腾讯或滴滴的角度而言,投资单车企业并不是从盈利角度来看。

蚂蚁金服领投哈罗单车新一轮的融资后,腾讯的马化腾在朋友圈中评论说,被当作支付的推广工具了,可怜了其余小股东被锁死。这其中可以看出巨头们入局的逻辑。对比当年网约车对移动支付的普及,阿里、腾讯显然不愿错过共享单车这一高频的支付场景。

仍有人不断加注。一位接近摩拜的投资人士透露,摩拜已经完成新一轮10亿美元量级的融资,具体消息可能在年后公布。哈罗单车在完成总额达5亿美元的D轮融资后,最近也传出已经完成了10亿元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

也许,资本根本就不在意是否能够实现盈利,盈利模式破灭后,大家对它的期望只剩下了流量入口。只是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共享单车似乎从来都不是一门生意,而更像是被看好的流量捕手。

滴滴的新机会

2017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摩拜在贵州正式上线了自己的共享汽车,首批投放的车辆均为纯电动汽车。在此之前,摩拜已经在贵州新注册了一家名为摩拜出行的公司。一周后,上市公司一汽轿车就发布公告表示将对这家公司增资入股,持有10%的股权。

更早之前,摩拜单车就同首汽约车、嘀嗒拼车等网约车平台达成了合作,在摩拜单车APP中内嵌了网约车服务,此举被媒体戏称为“反滴滴联盟”。

单车+汽车的合作模式近期在行业中屡见不鲜。今年1月,哈罗单车同样与分时租赁企业巴歌出行达成了战略合作,巴歌出行将入驻哈罗单车APP,首站选在了唐山。

而从2017年6月开始,哈罗单车就不留余力地宣传其“四轮+两轮”的立体化出行战略,除了与威马汽车的合作之外,哈罗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OO韩美还透露,哈罗单车的共享汽车业务也在筹备之中。

这看起来更像是在单车的模式破灭之下,玩家们为自己找到的新出路。

“在一些投资人眼中,单车这个高频的线下支付场景是不可以独立生存的。”一位行业内部人士表示。“它必须依附于主流的平台之下,作为一个二级平台存在。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生存下来,至少在目前看来不是那么成立。”

该人士解释,“因为现有的共享单车都是不挣钱的,短期内盈利不可期,独立生存没有造血功能,它是不可持续的。”

易观分析师赵香的看法与此一致,“单车的盈利难决定了它必须有一个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这似乎是滴滴的机会所在。这家出行巨头此前一直默默站在ofo身后,直至最近才开始着手自己的共享单车业务。在滴滴上线共享单车平台的对外声明中,重新回到滴滴的付强表示,滴滴希望通过共享单车升级其短途出行战略。

这个逻辑不难理解,单车业务正好与网约车业务形成互补。单车可以补足滴滴在短途出行上的短板,并且可以为滴滴现有业务实现导流,而网约车业务则可以为造血能力不足的单车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只不过,滴滴这次好像有些仓促。在将小蓝单车重新投放深圳市场仅两天后,深圳市交委就发布声明,表示滴滴在深圳上线小蓝单车属违规投放,并已多次约谈滴滴方面。

这也是滴滴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所在。随着市场逐渐饱和,一二线城市纷纷禁止投放,滴滴很难再通过大规模投放来抢占市场。另一边,哈罗单车已经得到了阿里的支持,摩拜也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至少在目前来看,共享单车的战事不会很快结束。

“共享单车确实是刚需,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用户使用它。”陈宇莹说,“还是市场太过急躁了。”

但这些已经和其他玩家没有关系了。单车的故事从来都不是巨头们关注的重点,在巨头们的眼中,这不过又是一块流量高地。

跟风者雷厚义在宣布停止运营后就解散了共享单车的团队,他现在开始了现金贷出海的新项目。最新的一条朋友圈发布于1月18日,写着“任重道远”。

一名小蓝单车的员工在采访中“建议”记者,“应该多关注一些中国的制造业,这才是国本。共享经济这种用资本吹出来的风口,是个猪都能飞起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阅读排行榜

关注官方微信

开放QQ群

美工5群:1061710658

美工3群:199**044(满

极限词群:951970623

平台简介

十年疯狂 初心不变:从2013年至今我们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电商设计师所面临的难题最佳解决方案,我们致力打造一款更好用,更实用电商设计师辅助工具,疯狂十年只为做好一件事,以开放共享共赢的心态,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电商设计师。
by:疯狂的美工电商设计师学习交流平台

手机版- 疯狂的美工 |网站地图

赣公网安备 36070202000375号

ICP证(电信增值许可证):赣B2-20220105 本站支持IPv6访问

Powered by Fkdmg.Com © 2013-2024    赣ICP备18006944号-1